微蓝科技推动制造业迈向智能化
工信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通过对人、机、物全面连接,变革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据报道,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
作为工业互联网主战场的企业,为什么要用工业互联网?答案是,要提质增效降本减存。具体来看,企业原来的核心竞争力更多依靠人才的成本,人力成本比较低,环境约束比较弱等,它依赖的是这样的红利形成了它的竞争力。当这些红利不成为企业竞争红利的时候,它要靠什么提升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质量的提升,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能耗的降低,绿色的发展,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前生产时很累,每一个罐子都离不开人,现在除了投料时离不开人外,其他的完全在电脑旁就可操作了。” 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方药业”)车间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在业内专家看来,工业互联网激发专业人才需求,倒逼传统制造业就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改善制造业就业结构。另外,工业互联网推动智力资源共享,催生新型就业模式,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专业人员的就业门槛。
具体来看,工业互联网全面优化生产制造流程、制造工艺和生产服务资源配置,推动产品制造阶段少人化、无人化程度越来越高,系统开发、运行监控度不断提升,带动我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将运营所需的工业知识、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智力资源提取形成工业机理模型,比如开发出工业App等软件产品,推动智力资源与人才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分离。从而推动从人员聘用转变为直接智力资源购买,催生制造业智力资源共享模式。
据新华社近日从工信部获悉,截至2021年3月底,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2.1%和73%,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300万台,工业App突破59万个。 据业内人士分析称,经由将所有成熟的智慧套件模块化、App化,可以打造工业互联网连接平台,实现打破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孤岛现象”。
工业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在云计算、AI 和5G等技术的赋能下走向了“智慧工厂” 的建立。
首先,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云计算与工业而言就像水、电、网一样重要,“上云”更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云计算把算力资源的供需变成了高效的“电网”模式,
为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扩大生产规模,数字化成为现实。后来,随着AI和5G等技术的“辅助”愈发明显。
据相关产业负责人介绍, “生产线上所有的机器运行和人工操作的轨迹数据都可实时上传,再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在增强生产灵活性的基础上,提升了产品质量,使产品交付效率提高了20%以上。 而当其中一个行业的技术乃至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历经多年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实践方面的沉淀和积累后,即可总结一整套的智能制造体系,并将这套方法论软化、云化。
由此面向全球,全行业的大规模定制转型服务解决方案变的尤为重要,而涉及各行业智能制造的硬件设备就需要相匹配的软件系统的驱动,应运而生的便是改变企业的转型方案的需求,以及对应的符合企业现状的MES、APS、 PLM、WMS等使企业迈向智能化的系统的使用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装备制造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智能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在产业政策出台的背景下,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产业政策支持文件,明确制造业智能化为重点发展领域,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对行业内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企业加快在技术水平、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升级创新,推动行业竞争格局的变革。